美的二律背反 | 设计师 | MJ/NJ | 所有的印调预售等等都不会上tag

【轉】這可能是最全的「敦刻爾克空戰」細節大合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gbq9bq9.html

啊啊~~身為一個半吊子軍事迷妹子,還是決定搬運一些軍事科普,順道為RAF打CALL~ <3<3<3

ps.我感覺這不是最原始的原文網址QWQ不過我是從這邊轉的。


如果只對Dunkirk有興趣的話......可以跳過最開始機徽的部分,還有下面一些介紹噴火的天線啊、引擎之類的部分,總之就是挑自己需要的看吧。


---


敦刻爾克大撤退初期,英國皇家空軍第11戰鬥機大隊的16個中隊就擔任了掩護任務,整個戰役期間,共有32個中隊在敦刻爾克上空與德軍戰機進行搏殺。這其中,「噴火」戰鬥機正是當時皇家空軍怒懟德機的絕對主力,由此可見電影對於歷史真實還原的一斑。本期武研社,瓦就來拋磚引玉,說一說《敦刻爾克》空戰中的驚人細節。




  • 1. 「噴火」戰機的機徽



▲「噴火」戰機的機徽


機徽是戰機身份的標識,也是其 「顏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你仔細觀察影片中的這架「噴火」戰鬥機,就會發現它的機身、機翼上都塗有圓形的機徽。而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圓形機徽卻大有門道。

一戰期間,為了提高戰機機徽的識別度,英國設計了色彩明快的A型機徽,作為英軍戰機的標準機徽。到了上世紀30年代以後,為應對日益逼近的戰爭,英國空軍大量戰鬥機都被塗上了棕色、綠色混合迷彩(影片中的「噴火」即塗有這種迷彩),但A型機徽的藍色圓圈在綠色迷彩中很不顯眼,嚴重干擾飛行員的識別。



▲A型機徽(左)、A1型機徽(右)

於是,英國空軍設計了A1型機徽,在外面又增加了一個黃色圓圈,這樣一來,機徽可識別度大為提升。A1型機徽最初被塗在機身與機翼上。

那麼,「噴火」機翼上的紅藍機徽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來觀察一下A1機徽,可以看到,A1機徽上的白色、黃色圓圈十分醒目,戰機容易被發現。



▲B型機徽


為此,英國皇家空軍在戰機上增加了一種並不醒目的機徽——B型機徽。這種深色的機徽具有較好的偽裝效果,而且,它在夜間環境下也容易隱藏在黑暗中。


▲「噴火」戰鬥機機尾塗裝


除圓形機徽外,「噴火」機尾的紅、藍、白三色塗裝也很讓人好奇,英國空軍的戰鬥機怎麼會塗上與法國國旗相似的圖形?據哈雷考證,這事還真與法國有著密切的關係。

▲19世紀法國士兵三色帽章(左)、一戰時期法國戰機機徽(右)


一戰初期,英國空軍的戰機往往噴塗英國國旗,但英國國旗上的「聖喬治十字」(紅色十字)標誌很容易同德國飛機的十字形機徽混淆。為此,英國皇家空軍模仿法國陸軍航空兵的紅藍白三色圓形機徽(源於19世紀的法國士兵帽章),對不同顏色圓圈的內外分布加以變動,形成了最初的英國皇家空軍三色圓形機徽。


▲機尾塗三色塗裝的英軍「狂怒」戰鬥機


如前所述,三色機徽可識別度高。1915年5月以後,英國空軍再次抄襲法國人的機尾設計,把飛機機尾的國旗塗裝取消,塗上了長條狀的紅、藍、白三種顏色。敦刻爾克戰役期間,英軍「噴火」戰鬥機仍延續著這一傳統。



 

  • 2.「噴火」戰機的機號

  

▲「噴火」戰鬥機的中隊編號


除了機徽以外,部隊番號也是戰機的重要識別標誌。影片中「噴火」戰鬥機機徽前的這個「LC」標識代表其所在的中隊。




▲「噴火」戰鬥機編號位置


1938年以前,英軍戰機的機身側面均塗有所屬中隊的符號,但一些中隊的符號十分顯眼,容易暴露目標。所以,英國軍方很快用簡易的大寫英文字母代替了中隊的塗裝。此外,機徽後面的這個字母表示這架飛機屬於該中隊的第幾架,但字母「I」與「C」禁止噴塗在這個部位,因為它們與「1」、「0」很像。影片中的飛機機徽後面沒有噴塗字母,可能是在復原工作中,戰機具體順序因年代久遠難以查到了。



 

  • 3.「噴火」戰機的遮陽片



    ▲「噴火」戰鬥機遮陽片像一副時尚墨鏡

良好的塗裝能夠增加戰機的顏值,而飛行員也需要一個炫酷的外在包裝。影片中,「噴火」戰鬥機飛行員給人的形象就是戴著密不透風的帶感頭盔,駕機穿梭在敦刻爾克上空。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作為主角之一的飛行員Farrier頭盔護目鏡上方有一對可摺疊的深色鏡片。

實際上,這個名字不能再普通的遮陽片(sun visor)是典型的二戰飛行員護目鏡配件,這片能上下摺疊的時尚「黑墨鏡」作用不可小覷。二戰時期,戰鬥機的飛行、作戰高度大大增加,在敦刻爾克上空與英軍對抗的德軍Bf.109E戰鬥機,就能輕鬆爬升到6000米以上。在高達數千米的作戰空域中,太陽光線極為強烈,再加上飛機玻璃座艙蓋的反射作用,對飛行員視力的影響可能更嚴重。



▲影片中,飛行員要不時地面對刺眼的陽光


而有遮陽片的幫助,朝著太陽飛去,把自己隱藏在刺眼的太陽光中,也是擺脫敵機的一種有效辦法。即使在低空,晴朗天氣的陽光也會對飛行員的視線造成影響,利用調整遮陽片角度保持視野是在二戰時期實用可行的飛行方式。


▲R.A.F.Mk IVB型飛行員護目鏡

諾導影片中出現的這個遮陽片,是廣泛用於敦刻爾克及不列顛空戰時期的R.A.F.Mk IVB型飛行員護目鏡。



(暗戳戳放一個Farrier)


  • 4. 飛行員腕錶

英國人以紳士風格聞名於世,而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就是這一風格的最好代言人,歷數空軍的裝備,從護目鏡到防寒服後來都成為了不朽的時尚,無數當代潮牌來源於軍用。腕錶也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影片中出現的歐米茄CK2129腕錶


作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大的軍用腕錶供應商之一,歐米茄腕錶在戰爭中起到的關鍵作用至今仍被廣為傳頌。影片中,湯姆·哈迪 (Tom Hardy) 飾演的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佩戴的正是CK2129腕錶。用它來估算剩餘飛行時間。

二戰期間,以精確著稱的歐米茄CK2129腕錶(這不是廣告!!)大量裝備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它外部有一個帶刻度的旋轉表圈,飛行員轉動這個表圈,就可以根據作戰任務計劃設置特定的時間間隔,使飛行員能夠緊跟作戰計劃的時間安排,精確計算時間,提高作戰效率。


▲歐米茄CK2129腕錶


此外,下方的錶冠能夠鎖住旋轉表圈,使表圈避免了在顛簸的飛行任務中遭到觸碰影響計時,大幅度提高了可靠性。事實上,歐米茄為英國的空軍、海軍和陸軍士兵提供了110,000餘枚腕錶,廣泛運用在各種軍事行動當中。



  • 5. 瞄準具性能


再紳士時尚的戰鬥機飛行員也必須擅長幹仗,畢竟,幹掉敵人的飛機是戰鬥機飛行員的本職。而要順利幹掉敵機,看得准、打得准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想做到這兩點,除了飛行員的戰鬥技能,飛機的瞄準具性能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噴火」戰機的瞄準具


影片中,「噴火」戰鬥機的瞄準具被多次呈現在觀眾面前,而瞄準具上面的這個頗具現代感的紅色圓環,為「噴火」戰鬥機增加了強烈的復古未來感。增色不少。


▲GM2型瞄準具


1938年,以生產光學設備為主的英國巴爾-斯特勞德公司,為剛服役「噴火」戰鬥機設計了一款名為「GM2」的反射式瞄準具。這種瞄準鏡的鏡片上鍍有析光膜,並裝有照明設備,瞄準時,照明系統先發光,照射到鏡片上,形成一個顯眼的圓環,並反射到飛行員的眼中,飛行員根據圓環進行瞄準,當敵機與圓環重疊時,瞄準即可完成。

但反射式瞄準具無法對目標進行放大,飛行員只有充分接近、看清敵機,才有足夠的把握將其擊落。1941年以後,英軍大批「噴火」戰鬥機換裝了更先進的MarkⅡ型陀螺瞄準具。



▲MarkⅡ型陀螺瞄準具(圓圈標出部分)

 

儘管該型瞄準具雖仍無法解決放大的問題,但它更新了內部電子設備尤其是陀螺儀,因此能夠更精確計算目標的相關參數,提高了飛行員射擊準確率。


  • 6. 戰機後視鏡


空戰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飛行員稍有不慎就會被敵機從身後「下手」,而影片中,「噴火」戰機的飛行員能夠對身後的情況了如指掌,清晰地看到尾隨而來的德軍Bf.109戰鬥機,這裡,一個不起眼物件 - 戰鬥機後視鏡,幫了大忙。



▲「噴火」戰鬥機後視鏡


噴火」戰鬥機在研製期間,其座艙蓋後部的機身設計並未完全考慮到飛行員的視野。為此,研發人員便想出了加裝後視鏡這一簡單可行的辦法。「噴火」裝備的這塊後視鏡長約12.5厘米,寬約6厘米,它安裝在座艙蓋前上方,而鏡面朝向飛機後方,能夠清晰地照到身後的敵機,還能讓飛行員了解編隊後方友機的狀況,提高編隊作戰的效率。



▲「噴火」戰鬥機後視鏡位置


 

  • 7. 發動機性能


對於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來講,光靠「看得准」是無法擊落敵機的,出色的機動性才是在「狗斗」中取勝的關鍵因素。影片中,「噴火」式戰鬥機反覆跟蹤一架Bf.109戰鬥機,試圖將其「釘」在瞄準鏡內,但Bf.109憑藉著「上躥下跳」的戰術動作,使得「噴火」對它無可奈何。

▲影片中的德軍戰機機動動作

這裡面的門道還要從「噴火」與Bf.109各自的發動機說起。敦刻爾克上空的德軍戰鬥機是Bf.109E型戰鬥機,該機裝備一台戴姆勒-奔馳DB-601引擎,該引擎採用新型燃油直噴系統,能夠有效保證飛機在「上躥下跳」這類劇烈機動動作中的燃油供應。


▲DB-601引擎


與此同時,DB-601運用了先進的無級變速增壓技術,可以根據不同高度的氣壓變化自動調整增壓比,使發動機始終保持最佳性能,展現出色的垂直機動性。

反觀當時的「噴火」MkⅠ戰鬥機,該機使用的勞斯萊斯「灰背隼」發動機使用傳統的化油器。化油器在高負荷的機動動作中很容易「抽風」,使發動機熄火,因此,「噴火」戰機的飛行員絕不敢做出危險動作。



▲ 「灰背隼」引擎


此外,「噴火」MkⅠ的引擎無法「隨遇而安」地進行增壓調整,在應對氣壓變化的問題上顯得「手足無措」。

英國人向來不服氣德國技術。1943年以後,英國研製了新型「兀鷲」發動機,裝備在「噴火」戰鬥機上。



▲「兀鷲」引擎

該發動機使用兩級增壓系統,改善了戰機的垂直機動性能。它還配備了五葉螺旋槳,以增加槳葉受力面積,發動機性能因此得以充分發揮。



  • 8. 天線桅杆

影片中,我們看到「噴火」戰鬥機機背上有一根很長的「刺」,顯得很突兀,有強迫症的人會覺得彆扭。但這根「刺」必不可少,它肩負著戰鬥機通信的重任。它就是「噴火」戰鬥機的天線桅杆,高約67厘米。

一根金屬細線從飛機尾部,經過桅杆上的固定裝置,直通飛機內部,這根金屬細線即為飛機的天線,又稱「溫頓天線」



▲「噴火」戰鬥機的天線桅杆

主要用於戰鬥機同地面指揮中心以及友機之間的通訊。天線位置遠離飛機機身的死角部位,避免了不必要的信號干擾。敦刻爾克戰役期間,「噴火」戰鬥機普遍使用這種天線裝置。



▲早期「噴火」戰鬥機的天線裝置



▲後期生產的「噴火」取消了桅杆上方的電線

從1940年9月開始,抗干擾能力更強的新型無線裝備安裝在「噴火」戰鬥機上,到1940年年底,大多數 「噴火」戰機桅杆上的電線被取消,但桅杆被保留下來,原來放置三角形裝置的地方變成「預留接口」,用來安裝新的設備。



  • 9. 戰機編隊飛行

再能幹仗的飛行員,如果缺少了團隊意識,也難以在空戰中取得優勢。影片中,三架「噴火」式戰鬥機「組團」飛行的畫面,以及飛行員之間相互配合擊落德機的情節,就是團隊精神的生動體現。但無論如何,影片中的這種V字形三機編隊在當時已經過時了。



▲影片中的「噴火」戰鬥機編隊


英國空軍傳統的三機編隊(又稱V字形編隊、「人」字形編隊)中,各飛機間距離很近,幾乎貼在一起飛行。由於飛機之間挨得太近,飛行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要碰撞友機」上,當突然遭遇敵機時,飛行員又得相互騰出空間來躲避敵機,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相比英國空軍呆板的戰術,德軍飛行員採用的四機編隊戰術更為先進:戰機之間間距大,各戰機之間可以更加靈活地配合作戰。這種戰術使英國空軍吃了不少苦頭。



▲四機編隊隊形

為此,英國空軍繼抄襲法國機徽後,又開始「山寨」德國空軍的編隊戰術,在此基礎上創造了富有英國特色的「四機指尖編隊」戰術:在巡邏時,食指、中指部位的戰機與無名指、小指部位的戰機分別負責偵察左右兩側,這比V字形編隊兩側的單機偵察更有效率。



空戰時,中指、無名指部位的戰機配合發動主攻,食指、小指部位的戰機則從兩側提供掩護,使編隊攻守自如。此外,「指尖編隊」中各機間距加大,有效解決了V字形編隊中的「擁擠」問題。在隨後的不列顛空戰中,英軍的「指尖編隊」戰術終於大放異彩。



 

  • 10. 緊急情況下迫降

敦刻爾克上空的戰鬥是殘酷、可怕的,戰場主動權並不完全掌握在「噴火」戰鬥機飛行員的手中。影片中,一架「噴火」戰鬥機被德軍擊落,迫降在海上,飛行員成功逃生。海上迫降(或水上迫降)是二戰時期戰鬥機飛行員經常遇到的情況。



▲「噴火」戰鬥機水上迫降 (看看我們可愛的Collins哦www)


(硬要放一張XDD)


二戰期間,在海面上空作戰的戰鬥機被擊落時,飛行員往往會選擇在海上迫降。航母艦載機著艦失敗時,也會在海上迫降。所以, 海上以及一些河面、湖面都會成為戰鬥機迫降的場所。 
 


▲二戰時期在水上迫降的美軍戰鬥機


當時的戰鬥機要想成功迫降在海上(或水上),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不掛載大威力彈藥

水面相對平靜,無大風大浪

飛機自身燃油很少,爆炸危險性小

飛機自身損傷不嚴重,機體結構完整

飛行員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複雜局面,恰到好處地操作飛機。相比迫降在漫無邊際的海面,迫降在陸地淺水區(右圖)、海灘附近的飛行員生存率會更高。

 



飛機水上迫降之後,會憑藉其寬大的機翼面積以及較輕的重量漂浮在水面,但飛機機體畢竟是金屬製作的,密度遠大於水。因此, 飛機只能漂浮有限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就是飛行員逃生的「窗口期」。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影片中的飛行員為什麼會迫不及待地爬出機艙了。 
  

(讓我再放一張)(XXX)



  • 11. 戰機燃油與戰鬥力

敦刻爾克上空的戰鬥註定是殘酷的,再強大的戰鬥機,也有精疲力竭的一刻。片中,Farrier把飛機的剩餘油量50加侖,寫在了儀錶板上,可見,他對之後的長時間飛行並無把握。



▲「噴火」戰鬥機儀錶盤



(哦...私心塞一張Farrier)

在片尾,一架燃油耗盡的「噴火」在飛行員的精準操控下,平穩降落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也頗有險象環生之感。

這些問題都與「噴火」MkⅠ戰鬥機的「短腿病」有關。

只憑機內燃油,「噴火」MkⅠ戰鬥機的戰鬥航程只有不足800公里,這個問題在其「大改」型 - 「噴火」MkⅨ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與此同時,「噴火」的巡航速度卻可超過每小時400公里,空戰中的激烈動作更是讓飛機的油耗蹭蹭地往上漲。



▲「噴火」戰鬥機在加裝燃油


可見在戰時,「噴火」戰機的加油工作是頻繁的。雖然,副油箱可以增大飛機航程,但若發生空戰,副油箱必須被拋掉,以免影響機動性。當時,「噴火」戰鬥機不僅需要同德軍戰鬥機進行空戰,還負責在敦刻爾克上空巡邏,監視德軍的動向。可謂是「既跑腿、又打仗」,用以上的數據估算一下,有限的機內燃油,是很難滿足「噴火」這番「折騰」的。

德軍的Bf.109E也有「同病相憐」之處。其巡航速度與「噴火」MkⅠ相差無幾,而戰鬥航程卻更短。多數情況下,Bf.109E與「噴火」進行空戰的時間不足半小時,超時之後必須返航,否則就會「歇菜」。這下可苦了德軍的Bf.109E還承擔著為He.111轟炸機護航的任務。



▲「噴火」擊落He.111轟炸機


經過長時間飛行,尤其是激烈的空中搏鬥之後,Bf.109E的燃油會首先告磬,提前撤走,身單力薄的He.111轟炸機只能老老實實變為「噴火」手中的「獵物」。影片中也真實還原了「噴火」戰鬥機「獵取」單獨飛行的He.111轟炸機這一場景。


不得不承認,諾蘭的《敦刻爾克》是一部良心製作的戰爭大片,在這部影片中,敦刻爾克戰場的每一個細節都得到了最真實的還原,讓人真實地體驗到了戰爭的殘酷與可怕。



為英軍士兵保駕護航的「噴火」戰鬥機及飛行員,更成為了眾多觀眾心目中的偶像。軍隊雖然在不斷撤退中,但正如英國報紙上所說:「這是一個在可怕情況下的勝利。」

在此,向敦刻爾克的那些為信仰而戰的英軍士兵致敬!



--結束啦,是不是好想買一隻Omega錶(不



 



 


评论(13)
热度(257)
  1.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回到顶部 ∧